彭語陽起了個大早,洗漱完畢后便匆匆忙忙地趕找到到昨夜借宿的大娘。
一見到張翠萍,彭語陽就熱情地打招呼,并表示想要從她這里購買一些生活物資。
張翠萍熱情地迎了上來,笑著問彭語陽需要些什么。
經(jīng)過商量后,她決定購買一只母雞和十個雞蛋,另外再要兩斤干蘑菇、五斤大米和五斤白面。
張翠萍聽后,連忙點頭答應,并迅速地將彭語陽所需的物品準備好。
彭語陽看著這些新鮮的食材,心中十分滿意。
她仔細地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后,便付了錢。
對于這筆交易,彭語陽和張翠萍兩個人都非常滿意。
彭語陽覺得這些物資的質(zhì)量很好,價格也合理;而張翠萍則因為能順利賣出自己的東西而感到高興。
在完成交易后,彭語陽突然想到自己還需要更多的物資,于是她試探性地問張翠萍是否還有其他村民家里有多余的食物可以出售。
張翠萍爽快地答應了,并帶著彭語陽挨家挨戶地去詢問。
經(jīng)過一番走訪,彭語陽成功地從其他村民那里購買到了更多的物資。
她總共買到了二十斤白面、十斤大米、三十斤玉米面、兩斤臘肉、一只母雞、一只公雞以及三十斤雞蛋。
此外,還有許多干貨,如干木耳、干蘑菇、菜干、果干等等,加起來也有三四十斤。
雖然這些東西花費了彭語陽不少的錢,但她覺得這是非常值得的。
畢竟,空間里面種植的農(nóng)作物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收獲,在這段時間里,她需要依靠購買的物資來保障自己的生活。
物資買得差不多了,彭語陽和張翠萍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后,覺得該買的都已經(jīng)買齊了,便決定離開。
兩人互相道別后,彭語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坐上了租來的牛車,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彭語陽看著牛車兩邊的風景,心中想著等會兒到家后要怎么整理這些物資。
不知不覺間,牛車就到了城門口,彭語陽付了車費,轉(zhuǎn)坐上另外一輛人力車,輾轉(zhuǎn)回到了四合院。
剛一進院子,楊瑞華就看到了彭語陽。
她想起上次自己因為沖動而吃了虧,這次便沒有像上次那樣直接沖上來,而是站在原地,遠遠地看著彭語陽。
彭語陽并沒有注意到楊瑞華的目光,她徑直走到自己家門口,放下東西,然后仔細檢查了一下門窗的情況。
還好,門窗都完好無損,沒有被損壞的痕跡。
彭語陽松了一口氣,心想還好這個時代的治安還不錯,至少在這四合院里,還沒有出現(xiàn)什么盜竊事件。
不過,她突然想起了情節(jié)中的一些情節(jié),覺得有些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簡單。
有人說棒梗的那些偷雞摸狗的行為是跟賈張氏學的,但彭語陽卻不這么認為。
她覺得,這些事情恐怕更多的是跟傻柱學的。
情節(jié)中有提到傻柱曾經(jīng)和天橋那邊的人學過摔跤,而天橋那里可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什么人都有。
在賈東旭死之前,四合院里面可沒有傳出有人丟東西的事情。
所以,彭語陽覺得,傻柱在那里可能接觸到了一些不好的人或事,從而影響了他的行為。
當然,這只是彭語陽的猜測,具體情況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了解。
要知道,開鎖匠這門手藝可是有其獨特的傳承和技巧的,并非隨便什么人都能學會的。
賈張氏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村婦,她又能從哪里學到這門技藝呢?
說她偶爾占點小便宜,比如順手抓一把別人家曬在門口的菜,或者偷幾塊別人家的煤,這種事情還能勉強說得通。
畢竟,這樣的行為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專業(yè)知識。
如果說她能夠開鎖進入別人家里偷東西,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
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水平,還需要對各種鎖具的結(jié)構(gòu)和原理有深入的了解,更不用說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膽量和心理素質(zhì)了。
再看看易中海這個人,他可是個心機深沉的人,在挑選養(yǎng)老人的時候肯定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千挑萬選的。
所以,他選出來的人,品行肯定是相當不錯的,這一點從現(xiàn)在的賈張氏身上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想想看,賈東旭條件那么好,人長得帥氣,還有一份正式工的工作,按常理來說,他根本不愁找不到媳婦。
可就是因為賈張氏不喜歡城里的媳婦,非要給兒子找個村里的,賈東旭竟然就聽從了母親的話,后來娶了秦淮茹。
如果賈張氏的人品真如眾人所說的那般不堪,那她又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像賈東旭這樣的兒子呢?
或許只能說賈東旭死得太早了,拋下了這一大家子老弱婦孺。
若是他還健在,四合院恐怕也不會像情節(jié)中那般混亂不堪吧。
賈東旭之所以會不幸離世,彭語陽認為其中最大的因素莫過于那三年的艱難歲月。
要知道,賈家一家五口人,卻僅有賈東旭一人享有口糧供應。
即便有易中海的不時接濟,也難以填補如此巨大的糧食缺口。
在那個特殊時期,糧食價格一路飆升,甚至達到了幾倍、幾十倍之多。
面對這樣的困境,賈東旭為了讓家人能多吃一些,不得不忍痛減少自己的伙食。
可問題是,他在軋鋼廠里從事的可是繁重的苦力活??!
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身體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最終釀成了那場可怕的事故。
賈東旭的驟然離世,無疑是給這個四合院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同時也正式揭開了四合院情節(jié)的大幕。
也正因如此,易中海才將目光投向了傻柱,這個看似頭腦簡單卻心地善良的人。
他深知傻柱的性格特點,覺得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傻柱成為他們養(yǎng)老計劃中的關(guān)鍵人物。
于是,易中海聯(lián)合賈張氏和秦淮茹,這兩個同樣需要照顧的女人,再加上聾老太婆這個四合院中的長輩,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養(yǎng)老團體。
賈張氏和秦淮茹,她們各自都有一大家子人要養(yǎng)活,生活的壓力讓她們不得不尋找其他的生存之道。
當易中海提出這個養(yǎng)老計劃時,她們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畢竟這對她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從這一刻起,賈張氏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原本還算通情達理的她,突然變得胡攪蠻纏起來。
她和秦淮茹兩人一唱一和,一個扮作惡人臉,一個裝作可憐相,對傻柱展開了猛烈的攻勢。
她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傻柱心甘情愿地承擔起養(yǎng)活賈家一家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