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闕城的晨霧剛被第一縷陽光撕開,典籍庫前的廣場已響起青銅編鐘的清鳴。
林硯辭站在《唐律疏議》的展柜前,
指尖撫過玻璃上折射的青金光紋 —— 昨夜歸墟礁方向傳來的法理脈動,
讓這本古籍的第 307 條 "斷罪無正條" 自動浮現(xiàn)出衡平法的拉丁文注釋,
像一條青蛇纏繞著古篆。"韋伯大法官的使團已過函谷關。" 陳恪捧著鎏金請柬,
甲胄上的 "守經(jīng)" 二字沾著晨露,
"隨隊帶來了 1615 年 ' 牛津伯爵案 ' 的判例原稿,
說要與我們的 ' 舉重以明輕 ' 原則進行法理對沖。"林硯辭轉身時,
獬豸虛影突然昂首,獨角指向東方天際。那里的云層正翻滾著灰紫色的霧氣,
隱約可見無數(shù)細小的光紋在霧中游走 —— 那是習慣法聯(lián)盟的 "契約之霧",
由十七部族的古老誓約凝結而成。"他們終究還是來了。" 蘇徽昭的聲音從回廊傳來,
她右臂的繃帶已換成繡著《聯(lián)合國憲章》第 2 條的絲綢,青藍交織的光紋在布料下流轉,
"鄧守法剛從法典庫傳來消息,習慣法聯(lián)盟的薩滿正在用鹿骨文篡改歸墟礁的法理坐標。
"林硯辭展開最新的海圖,歸墟礁的位置已被一圈扭曲的赭紅色光紋包圍。
那些光紋由無數(shù)細碎的符號組成:有漁民在船板上刻的 "同舟共濟",
有商販在賬本上畫的交易符,
還有部落長老用豬血寫的盟約 —— 正是習慣法聯(lián)盟最擅長的 "不成文契約陣"。
"他們想借法源之獸的力量,將所有成文法都轉化為習慣法。
" 沈硯的長刀在掌心轉了個圈,刀身映出廣場上集結的士兵,
"魏尚書已命 ' 條文人 ' 在西城墻布下 ' 物權編 ' 光陣,
但習慣法的霧靄能穿透法理屏障,昨夜已有三名士兵的律脈拓印被篡改。
"蘇徽昭突然指向海圖邊緣的注釋,那里用朱砂寫著一行小字:"衡平法能破習慣法之詭"。
這是韋伯大法官昨夜留下的筆跡,旁邊還附著 1873 年《司法法》的片段拓本,
光紋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金芒。"備車,去函谷關。" 林硯辭將《唐律疏議》收入懷中,
獬豸虛影與展柜里的《大寶律令》光紋產(chǎn)生共鳴,
"我們需要衡平法的 ' 良心原則 ' 來編織防護網(wǎng)。
"函谷關的關樓正籠罩在灰紫色的霧靄中。韋伯大法官的使團被圍困在關隘中央,
十二名陪審官組成的光陣已出現(xiàn)裂痕,那些由判例編號構成的鎖鏈上,
慣例" 的鋸齒紋正在啃噬 "Donoghue v Stevenson" 案的光紋,
"部落誓言" 的血符正覆蓋 "R v Dudley" 案的編號。
"這些霧靄能篡改判例的構成要件!" 韋伯的權杖在霧中劃出金色弧線,
天平吊墜的光紋在接觸霧靄時發(fā)出滋滋聲響,
"他們把 ' 緊急避險 ' 的適用范圍擴大到了 ' 部落復仇 ',
這違背了衡平法的 ' 禁止濫用 ' 原則!"林硯辭翻身下馬,
將《唐律》展開在關樓石桌上。
第 50 條 "舉重以明輕" 的光紋與韋伯的衡平法光陣產(chǎn)生共振,
在半空織成一張青金交織的網(wǎng)。那些赭紅色符號撞上光網(wǎng),
立刻像被潑了沸水的蛛網(wǎng)般蜷縮起來,露出底下被篡改的判例原貌。
"這是...《唐律》的類比推理?" 韋伯的假發(fā)微微顫動,
他第一次見到古禮法與衡平法能產(chǎn)生如此精密的共鳴,
"你們的 ' 輕重相舉 ' 與我們的 ' 案例區(qū)別技術 ',
竟像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蘇徽昭突然指向霧靄最濃處,
那里的習慣法符號正凝結成一頭巨大的鹿形虛影,
鹿角上纏繞著十七部族的盟約殘片:"是習慣法聯(lián)盟的 ' 盟誓之鹿 ',
它的每根鹿角都對應一部不成文契約,必須同時擊破才能驅散霧靄。
"林硯辭的獬豸虛影突然沖天而起,青金色的光芒在鹿形虛影周身形成閉環(huán)。
部族的 "均分獵物" 慣例與商業(yè)部族的 "等價交換" 原則在霧靄中產(chǎn)生了隱性沖突。
"沈硯!用《武備律》的 ' 破邪 ' 條封鎖西北方!" 林硯辭的聲音穿透霧靄,
"那里是牧民盟約與海盜誓約的銜接點,他們對 ' 戰(zhàn)利品分配 ' 的定義存在分歧!
"沈硯的長刀劃出淡藍光弧,
"Art.L.2331-1" 的拉丁文縮寫精準刺入霧靄死角。
鹿形虛影的左前肢突然崩解,那些赭紅色符號如潮水般退去,
《拿破侖法典》條文 —— 原來是習慣法聯(lián)盟偷換了 "占有" 與 "所有" 的概念,
才得以穿透防御陣。韋伯趁機揮動權杖,十二名陪審官的光陣突然翻轉,
判例編號組成的鎖鏈化作無數(shù)細小的天平,
在霧靄中形成 "禁止反言" 的衡平法結界:"1854 年 ' 霍納訴蓋伊案 '!
禁止利用慣例進行欺詐!"金色天平與青金古篆在空中交織,
那些被篡改的律脈拓印開始恢復原貌。一名士兵手背上的 "所有權" 拓本閃過紅光,
原本被篡改成 "部落共有" 的光紋,在衡平法與古禮法的雙重作用下,
重新凝結出《德國民法典》第 903 條的德文原文。"東南方有異動!
" 蘇徽昭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突然展開,
第 12 部分的光紋與歸墟礁方向產(chǎn)生劇烈共鳴,
"習慣法聯(lián)盟在調(diào)用海商公會的船契慣例,他們想從海底繞過防線!"林硯辭望向海平面,
那里的霧靄正順著洋流形成一道暗流。
他突然想起歸墟礁的 "法源之獸"—— 那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