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資本的三個月,過得像打仗。
每天被淹沒在海量的數(shù)據(jù)、復雜的模型和跨時區(qū)的電話會議里。壓力巨大,挑戰(zhàn)不斷,但再也沒了當初啃冷饅頭時的絕望。蘇蔓蔓那句“往根上看”成了我的定海神針。每次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專業(yè)術語繞暈,我就強迫自己回到最基礎的特征、模式、識別、預測這幾個核心點上,總能找到突破口。
厚瓶底眼鏡的鄰居,叫老K,技術大牛,人狠話不多,但在我?guī)状翁岢鲎屗矍耙涣恋膬?yōu)化思路后,態(tài)度明顯緩和,偶爾還會丟給我一包他珍藏的辣條。北美團隊那個鼻孔朝天的印度裔負責人,在我用最樸素的邏輯拆解了他們那個過度復雜的模型弊端后,也收起了輕視。
三個月試用期結束那天,陳總監(jiān)把我叫進辦公室。依舊是那張冷冰冰的臉,但遞過來的是一份正式聘用合同,薪資欄的數(shù)字讓我眼皮狠狠跳了一下。
“蘇經(jīng)理沒看錯人?!?她難得說了句人話,雖然語氣還是硬邦邦的,“項目一期效果超出預期,風控部那邊很滿意。你負責的算法模塊是關鍵?!?/p>
走出總監(jiān)辦公室,感覺腳步都輕快了不少。手機震動,是蘇蔓蔓。
言簡意賅,依舊是她風格:【晚上七點,老地方,火鍋?!?/p>
我盯著那條信息,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揚。老地方,是大學城后街那家我們吃了四年的重慶老火鍋,便宜,味兒正,老板都認識我們。
晚上七點,我準時推開那家熟悉的、彌漫著濃郁牛油和花椒香氣的火鍋店玻璃門。一眼就看到蘇蔓蔓坐在我們慣常坐的、靠窗的那個油膩膩的小桌子旁。
她脫下了那身高定戰(zhàn)袍,穿著簡單的白色衛(wèi)衣和牛仔褲,長發(fā)隨意地披著,正低頭專注地對付著鍋里翻滾的毛肚。氤氳的熱氣柔和了她平時過于鋒利的輪廓,看起來竟有幾分難得的……煙火氣?
桌上已經(jīng)擺滿了菜:鮮紅的牛肉卷、嫩滑的鴨血、脆爽的黃喉、我最愛的貢菜丸子……紅油鍋底咕嘟咕嘟地翻滾著,辛辣的香氣直往鼻子里鉆。
我拉開她對面的塑料凳子坐下,發(fā)出刺耳的摩擦聲。
“來了?” 她頭也沒抬,用漏勺把燙好的毛肚撈進我碗里,“趕緊吃,老了。”
還是那副頤指氣使的調調。但我聽著,卻莫名地順耳。我拿起筷子,夾起那塊裹滿紅油的毛肚塞進嘴里。滾燙、麻辣、鮮香瞬間在口腔炸開,熟悉的味道刺激著味蕾,也沖淡了這三個月的疲憊和緊繃。
“轉正了?” 她一邊往鍋里下牛肉卷,一邊漫不經(jīng)心地問。
“嗯?!?我含糊地應著,嘴里塞滿了食物。
“還行?!?她評價了一句,聽不出喜怒。接著,像是閑聊般提起:“那個‘火花’的殘骸,處理得怎么樣了?”
我咽下嘴里的食物,嘆了口氣:“能賣的賣了,債還清了,還有點結余,給強子他們分了。項目…徹底涼了。”
“哦?!?她撈起一片燙得剛好的牛肉,蘸了蘸油碟,“想法呢?也涼了?”
我愣了一下,抬起頭看她。她正慢條斯理地吃著牛肉,熱氣蒸騰中,眼神有些模糊。
“想法…” 我放下筷子,心里那點被壓抑的火苗,似乎又被這滾燙的鍋底撩撥了一下,“想法…其實沒涼透。在深藍這幾個月,接觸了很多新東西,反而覺得…當初那個方向,也許能換個思路做?”
“說來聽聽?!?她放下筷子,抽了張紙巾擦了擦嘴,身體微微前傾,擺出了一副傾聽的姿態(tài)。這姿態(tài),在她身上可不常見。
我心里一熱,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把這三個月的憋屈、反思、還有在深藍項目里得到的新啟發(fā),一股腦兒地倒了出來。從“火花”APP用戶粘性低的痛點,講到深藍項目里特征挖掘的深度,再講到如果結合更精準的行為分析和場景化匹配,或許能做出更有生命力的東西…越說越激動,手舞足蹈,唾沫星子差點噴進鍋里。
蘇蔓蔓安靜地聽著,沒插話,只是偶爾端起酸梅湯喝一口,眼神專注,像是在評估一份商業(yè)計劃書。
等我口干舌燥地說完,眼巴巴地看著她時,她才慢悠悠地開口:
“聽著,比之前那個靠譜點?!?她頓了頓,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發(fā)出噠噠的輕響,“不過,‘火花’這名字太土,跟放了個啞炮似的,趁早扔了?!?/p>
我:“……” 行吧,您老說得對。
“方向,有點意思?!?她話鋒一轉,那雙銳利的眼睛在火鍋的霧氣后亮得驚人,“但還太虛。缺個落地的抓手,缺個能快速驗證、快速滾雪球的切入點?!?/p>
“切入點?” 我皺眉思索。
“寵物?!?蘇蔓蔓吐出兩個字,斬釘截鐵。
“?。俊?我懵了。寵物?跟我說的社交匹配有啥關系?
“你大學那會兒,是不是幫老K遠程修過他那只快嗝屁的智能貓砂盆?” 她突然問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我下意識點頭:“是啊,那破盆子聯(lián)網(wǎng)協(xié)議有漏洞,數(shù)據(jù)傳不上去,廠家都放棄治療了…”
“你搞定了,老K那貓主子現(xiàn)在拉屎拉尿的數(shù)據(jù),實時同步到他手機APP,爽得很?!?蘇蔓蔓打斷我,語氣帶著點戲謔,“深藍那個跨境項目,你是不是把幾個風控子模塊的通信效率優(yōu)化了30%?用的就是類似你給貓砂盆打補丁的思路?!?/p>
我再次愣住。這兩件事…有關系嗎?
“底層邏輯,都是解決異構系統(tǒng)的高效、可靠數(shù)據(jù)交換。” 蘇蔓蔓一針見血,“養(yǎng)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經(jīng)濟爆發(fā),但服務碎片化,體驗稀碎。智能硬件、社區(qū)、電商、醫(yī)療、社交…各自為戰(zhàn),數(shù)據(jù)不通,用戶抓狂?!?/p>
她拿起漏勺,在翻滾的紅油鍋里攪了攪,像是在攪拌著我的思路:
“做一個樞紐。不直接做社交,先做連接器。打通那些智能項圈、喂食器、貓砂盆的數(shù)據(jù)孤島,讓鏟屎官在一個地方就能看到毛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沉淀用戶,積累信任?!?/p>
她撈起一顆吸飽了湯汁的貢菜丸子,放進我碗里,動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遍。
“等數(shù)據(jù)流跑通了,用戶習慣養(yǎng)成了,” 她看著我,眼神灼灼,像燃燒的炭火,“你那個‘基于隱性特征’的精準匹配、社區(qū)連接、甚至衍生服務…才有根基。這叫‘農村包圍城市’,懂?”
我呆呆地看著碗里那顆油亮的丸子,又抬頭看看蘇蔓蔓?;疱伒男晾闭羝梦已劬τ悬c發(fā)酸,但心里那點被深埋的火星子,被她這番話徹底點燃了!噼里啪啦,燒成了燎原大火!
對?。櫸?!天然的粘性!剛需的場景!碎片化的市場!這不就是最好的切入點嗎?用解決數(shù)據(jù)孤島這個“小”痛點切入,建立用戶池和信任基礎,再圖謀更大的社交和服務版圖!這思路,比我們當初一上來就想做社交平臺,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蘇蔓蔓!你真是…” 我激動得差點從塑料凳子上蹦起來,找不出合適的詞來形容她的“奸詐”和“天才”。
“吃飯。” 她白了我一眼,嫌棄地把我按回凳子上,“八字還沒一撇呢,激動個屁。方案細化、團隊重組、天使輪…一堆事兒。路還長著呢,陸小狗?!?/p>
她拿起筷子,繼續(xù)在鍋里撈肉,仿佛剛才只是隨手點撥了一個迷途的羔羊。
我看著她被火鍋熱氣熏得微微泛紅的臉頰,還有那副云淡風輕、仿佛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心里那點激動慢慢沉淀下來,變成了一種滾燙的、沉甸甸的踏實和信心。
行。蘇蔓蔓。
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