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互動短片的拍攝比想象中順利。
趙磊負責實景拍攝,帶著團隊在老家古鎮(zhèn)取景;張遠留在上海開發(fā)互動系統(tǒng),每天和趙磊視頻溝通;林曉則兩邊跑,白天在片場寫劇本,晚上回出租屋改小說,日子充實得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鐘。
最讓林曉感動的是父親的支持。林建國不僅幫忙協(xié)調古鎮(zhèn)的拍攝場地,還發(fā)動學生當群演,穿著漢服在巷子里跑來跑去,像一群快樂的小鳥。
"爸,你越來越潮了。"視頻電話里,林曉笑著說,看著父親教學生們擺武俠姿勢。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爸。"林建國得意地說,偷偷把鏡頭轉向片場,"小張呢?讓他接電話,我跟他說說武打動作的細節(jié)。"
林曉把手機遞給張遠,看著他們討論"降龍十八掌"的認真模樣,心里暖暖的。原來所謂的和解,就是你終于發(fā)現(xiàn),父母比你想象中更愛你,也更懂你。
短片拍到一半時,投資人來了電話。
"項目很有創(chuàng)意,但商業(yè)模式需要調整。"投資人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一絲猶豫,"互動短片的開發(fā)成本太高,不如做成傳統(tǒng)網(wǎng)劇,我們可以追加投資。"
林曉的心沉了一下:"可是互動性是《俠客行》的核心,改成網(wǎng)劇,就失去靈魂了。"
"靈魂不能當飯吃。"投資人嘆了口氣,"你們要是堅持做互動短片,我們只能放棄合作。"
電話掛斷后,林曉坐在片場的石階上,看著遠處的青山,心里一陣迷茫。她想起自己的小說,想起那句反復修改的結尾:"我們都是追光者,即使微光微弱,也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在想什么?"張遠走過來,遞給她一瓶水,"投資人那邊......"
"他讓我們改成網(wǎng)劇。"林曉輕聲說,"說互動短片成本太高。"
張遠沉默了,良久,他拿出手機,打開一個視頻:畫面是他們開發(fā)游戲時的日常,林曉在陽臺寫劇本,張遠在調試代碼,趙磊在拍攝古鎮(zhèn)......背景音樂是林曉哼過的那首《俠客行》。
"這是我偷偷剪的花絮,本來想等項目成功了作為紀念。"張遠輕聲說,"其實我們已經(jīng)成功了,不是嗎?我們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還讓那么多人看到了古鎮(zhèn)的美......"
林曉的眼淚掉了下來,砸在手機屏幕上,暈開了小小的水漬。
"我決定了。"她擦干眼淚,眼神堅定,"不改,就做互動短片。錢不夠,我們就眾籌;沒人看,我們就當給自己留個紀念。"
"好!"趙磊不知什么時候走了過來,手里拿著相機,"我支持你!大不了我把工作室的設備賣了,湊錢!"
那天晚上,三個年輕人在古鎮(zhèn)的客棧里喝了酒,聊了很久。窗外的月光灑進來,在桌子上投下三個交疊的影子,像一幅溫暖的畫。
林曉打開筆記本,在小說的最后一頁寫下: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成為蓋世英雄,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在這座巨大的城市里,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中,我們都是彼此的微光,雖然微弱,卻足以匯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
寫完,她合上筆記本,看著窗外的星空,心里充滿了希望。她知道,未來的路依然艱難,可能會有挫折,會有失敗,會有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但她不再害怕,因為她知道,只要身邊有張遠,有趙磊,有陳蔓,有那些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她就有勇氣走下去。
第二天早上,林曉收到了陳蔓的微信:"公益媒體想報道你們的項目,有空嗎?"
林曉笑著回復:"當然有空,我們在拍一部關于‘俠客’的短片,主角是我們自己。"
陽光透過客棧的窗戶照進來,在筆記本上投下溫暖的光斑。林曉知道,屬于他們的俠客行,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