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帶來的震驚像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青州城激起的漣漪久久未散。李硯還沒從劫后余生的恍惚中回過神,就被卷入了新的忙碌里。蘇文淵當天下午就被釋放回家,這位飽經風霜的前通判走出牢房時,頭發(fā)都白了幾分,可眼神卻依舊清明。他回到縣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去請李硯。
縣衙書房里,蘇文淵看著李硯,眼神里既有劫后余生的慶幸,更有難以掩飾的感激與欣賞。他親自給李硯倒了杯茶,感慨道:“李老弟,這次真是多虧了你和清月。若不是你們冒險送出證據(jù),我這條老命怕是真要交代在牢里了?!?/p>
李硯連忙起身道謝:“蘇大人言重了,晚輩也是恰逢其會。再說,懲治貪官本就是分內之事?!?/p>
“你這小子,就是太謙虛?!?蘇文淵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皇上要召見你,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你可得好好準備準備,到了京城,莫要給咱們青州人丟臉?!?/p>
李硯點頭應下,心里卻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面見皇上,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一個來自現(xiàn)代的物理系教授,對古代的朝堂規(guī)矩一竅不通,真能在那些老謀深算的大臣面前應對自如嗎?
翠兒的病漸漸好了,只是臉色還有些蒼白。她聽說李硯要去京城見皇上,心里既為他高興,又像被什么東西揪著似的,空落落的。這些天,她幾乎天天守在李硯的書房外,默默地幫他收拾行囊。
她把李硯常用的繪圖工具一一擦拭干凈,用布包好;把那些畫滿了公式和圖紙的草稿紙小心翼翼地整理成冊;甚至連他平時穿的衣服,都熨燙得平平整整。最讓人動容的是,她在包袱底層塞了不少自己做的干糧 —— 芝麻糕、綠豆餅、還有用油紙包好的醬肉,都是李硯愛吃的。
“李大哥,到了京城要好好照顧自己,” 翠兒一邊把最后一塊芝麻糕放進包袱,一邊低聲叮囑,眼眶紅紅的像兔子,“京城不比咱們這兒,吃飯可能不習慣,這些干糧你餓了可以墊墊。還有,記得按時吃飯,別總熬夜畫圖?!?/p>
李硯看著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他伸手摸了摸她的頭,像安撫一只受驚的小鹿:“我知道了。你在家也要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等我回來?!?/p>
翠兒抬起頭,看著李硯的眼睛,想說些什么,張了張嘴,最終卻只是點了點頭,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她想說,我等你回來娶我,可話到嘴邊,卻又覺得害羞,更怕給李硯增加負擔。
蘇清月也在為李硯的京城之行做著細致的準備。她找出了自己珍藏的京城輿圖,在上面一一標出重要的官府機構、客棧和商鋪,甚至連哪家的點心最好吃,哪家的筆墨最正宗,都做了標記。
“到了京城,凡事都要小心,” 蘇清月把輿圖遞給李硯,語氣里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擔憂,“朝堂不比咱們青州,人心復雜得很。那些大臣表面上客客氣氣,背地里不知道藏著多少心思。你性子直,別輕易相信別人,尤其是那些主動示好的人?!?/p>
她頓了頓,又拿出一塊玉佩遞給李硯:“這是我舅舅的信物,你拿著。到了京城先去拜見他,有他照拂,你能少走不少彎路。要是遇到什么難處,也可以去找他幫忙?!?/p>
李硯接過玉佩,那是塊質地溫潤的和田玉,上面刻著一個 “張” 字。他看著蘇清月認真的樣子,心里充滿了感激:“謝謝你,清月。這段時間,多虧了你。”
蘇清月笑了笑,臉頰泛起一絲微紅,連忙轉過頭去整理桌上的圖紙:“謝什么,我們是朋友嘛。你到了京城,記得給我們捎個信,讓我們也放心。”
出發(fā)那天,天色微亮,青州城的城門剛打開,李府門前就已經聚集了不少人。蘇文淵親自趕來送行,翠兒也來了,還有水泥廠的幾個老工匠,都想來送送這個改變了他們命運的年輕人。
蘇文淵拍了拍李硯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李老弟,保重。我在青州等著你的好消息,等著看你在京城大展宏圖。”
翠兒看著李硯,嘴唇動了動,最終只是輕聲說:“李大哥,一路順風?!?她的聲音很輕,卻像羽毛一樣,輕輕拂過李硯的心頭。
李硯點了點頭,強忍著心里的不舍,轉身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馬車。馬車緩緩駛動,他忍不住掀起車簾回頭望去,看到翠兒和蘇文淵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消失在街角的拐彎處。
前往京城的路途遙遠而顛簸,馬車在官道上行駛,車輪碾過碎石子,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李硯卻沒有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他的心一半懸在即將到來的面圣上,一半牽掛著青州的人和事。
他一直在思考著面見皇上時該說些什么。該如何把水泥和抽水機的原理解釋清楚?該如何讓皇上認識到這些發(fā)明的價值?該如何說服朝廷在全國推廣這些技術?他甚至在心里演練了無數(shù)遍面圣的場景,想象著皇上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以及自己該如何回答。
馬車行駛到第三天,路過一個干旱的村莊,看到村民們正挑著水桶,艱難地往田里送水,李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拿出抽水機的圖紙,借著馬車上昏暗的光線,繼續(xù)完善改進方案。他想,如果能讓抽水機的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廉,或許就能更快地在全國推廣,讓更多像這樣的村莊受益。
途中,他們還遇到了一場暴雨。馬車被困在一個小鎮(zhèn)的客棧里,足足耽擱了兩天。李硯卻沒有閑著,他利用這段時間,詳細計算了不同地區(qū)的水流速度和抽水機的適配參數(shù),還畫出了水泥路面的施工示意圖。他希望能在京城拿出更完善、更可行的推廣方案。
經過十幾天的跋涉,馬車終于抵達了京城。當巍峨的城墻出現(xiàn)在視野里時,李硯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京城的繁華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 寬闊的街道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往來的行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有身穿官服的朝廷大員,有背著行囊的行商,還有叫賣著各種小吃的小販。高大的城墻氣勢恢宏,青磚灰瓦間透著歷史的厚重,讓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馬車穿過朱雀門,進入內城。街道兩旁的建筑更加氣派,朱漆大門,銅環(huán)獸首,門口站著的侍衛(wèi)個個身姿挺拔,神情肅穆。李硯按照蘇清月給的地址,找到了刑部侍郎張誠的府邸。
侍郎府坐落在一條幽靜的胡同里,門楣不算特別氣派,卻透著一股書香門第的雅致。門房通報后沒多久,一個身穿錦袍的老者就親自迎了出來。他就是張誠,蘇清月的舅舅,看上去五十多歲,面容和藹,眼神卻很銳利,透著一股久居官場的沉穩(wěn)。
“李掌柜,久仰大名。” 張誠笑著拱手,“清月那丫頭經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說你是個難得的奇才,不僅發(fā)明了水泥和抽水機,還膽識過人,幫著朝廷揪出了鹽鐵司的貪官?!?/p>
“大人過獎了,晚輩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李硯連忙拱手還禮,態(tài)度謙遜。
“你可別謙虛了?!?張誠擺了擺手,熱情地把李硯請進府里,“你提供的證據(jù)幫了我們大忙,不僅扳倒了王德昌和劉大人,還順藤摸瓜,揪出了鹽鐵司的一群貪官污吏,皇上對你可是贊賞有加啊?!?/p>
兩人來到書房坐下,下人奉上茶來。張誠和李硯聊了起來,詢問了青州的情況,也詢問了水泥和抽水機的推廣進展。李硯一一作答,言語間既不失禮貌,又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張誠越聽越滿意,不住地點頭:“不錯不錯,果然是個有想法、有擔當?shù)哪贻p人。清月沒看錯你?!?他頓了頓,告訴李硯,“皇上已經安排好了,三天后在御書房召見你。這三天,你就安心在我府里住下,好好準備準備?!?/p>
接下來的三天,李硯在侍郎府里休息,順便熟悉了一下京城的環(huán)境。張誠怕他拘謹,特意讓自己的兒子陪著他,去逛了逛京城的集市和名勝。李硯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國子監(jiān),看到了那些埋頭苦讀的學子;也第一次嘗到了京城的小吃,豆汁、焦圈、艾窩窩,味道和青州截然不同。
但他心里始終惦記著面圣的事情,并沒有過多地流連于這些新奇事物。張誠還特意找來宮里的一位老太監(jiān),教了李硯一些面圣的禮儀。如何磕頭,如何回話,如何走路,甚至連眼神該看哪里,都有嚴格的規(guī)矩。
老太監(jiān)示范著:“李大人,面圣時一定要低頭躬身,不可直視龍顏?;噬蠁栐挄r,要如實回答,聲音要洪亮,卻不可過于張揚。退下時,要面朝皇上,一步步后退,直到走出殿門才能轉身……”
李硯學得很認真,一遍遍地練習著磕頭的動作,直到額頭都有些發(fā)紅。他知道,這些看似繁瑣的禮儀,代表著皇權的威嚴,絲毫馬虎不得。
面圣的日子終于到了。清晨,李硯穿上了張誠特意為他準備的一身嶄新的官服 —— 雖然他還沒有正式任職,但這身衣服能讓他在面圣時顯得更得體。官服是石青色的,繡著流云紋,穿在身上,既莊重又不失氣度。
他跟著前來傳旨的太監(jiān)走進了皇宮?;蕦m的建筑宏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陽光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漢白玉的欄桿,朱紅色的宮墻,琉璃瓦的屋頂,無一不彰顯著皇家的氣派。一路走來,不時能看到身穿華麗服飾的宮女和太監(jiān),還有手持長槍、神情肅穆的侍衛(wèi),氣氛莊嚴而肅穆,讓李硯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穿過一道道宮門,走過一條條長長的回廊,終于來到了御書房。御書房不算特別大,卻布置得古樸典雅,墻上掛著幾幅字畫,看上去都是名家手筆,書架上擺滿了整齊的書籍,散發(fā)著淡淡的墨香。
李硯看到一個身穿龍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龍椅上,手里拿著一份奏折在看。他身形挺拔,面容威嚴,眼神深邃,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不用問,李硯也知道,這就是大夏的皇上。
李硯連忙按照太監(jiān)教的禮儀,跪下磕頭:“草民李硯,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
“平身吧。” 皇上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天生的威嚴。
李硯站起身,依舊低著頭,雙手放在身前,不敢直視皇上。
“你就是李硯?” 皇上放下奏折,目光落在李硯身上,帶著審視的意味,“聽說你發(fā)明了水泥和抽水機,還幫著朝廷揪出了鹽鐵司的一群貪官?”
“回皇上,是的?!?李硯恭敬地回答,“水泥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用它修路、建房,不僅堅固耐用,而且施工速度快;抽水機則可以利用水力灌溉農田,提高糧食產量。這些都是晚輩偶然想到的,能為朝廷和百姓做點事情,是晚輩的榮幸。”
皇上點了點頭,對李硯的回答似乎很滿意。他示意李硯走近一些,問道:“你詳細說說,這水泥和抽水機都是怎么回事?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李硯定了定神,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皇上解釋了水泥的成分和凝結原理,以及抽水機的水力傳動原理。他沒有用太多專業(yè)的物理術語,而是用了一些比喻,比如把水泥的凝結比作面團發(fā)酵,把水輪的轉動比作紡車的運轉。
皇上聽得饒有興致,不時打斷他,提出一些問題:“這水泥真的能讓石頭和磚塊粘在一起?”“用抽水機灌溉,一畝地能省多少人力?”“這些東西在全國推廣,需要多少時間和銀兩?”
李硯都一一作答,條理清晰,語氣誠懇。他不僅說明了這些發(fā)明的好處,也坦誠地指出了推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原材料的采購、工匠的培訓等等。
皇上越聽越高興,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好,很好。你不僅有才華,還很務實,是個難得的人才。朕決定,封你為工部主事,正六品,負責在全國推廣水泥和抽水機的使用。你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
李硯沒想到皇上會如此看重他,不僅召見了他,還直接封了官職。他心里又驚又喜,連忙跪下磕頭:“謝皇上隆恩。晚輩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能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讓我能把水泥和抽水機推廣好,真正為朝廷和百姓造福?!?/p>
“好,朕準了?!?皇上很爽快地答應了,“工部會全力配合你,你有什么需要,直接找工部尚書即可。若是遇到什么阻礙,也可以直接上奏給朕?!?/p>
“謝皇上?!?李硯再次磕頭謝恩,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面圣結束后,李硯跟著太監(jiān)走出御書房,陽光灑在他身上,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濕了。但他的心里卻充滿了激動和豪情,他沒想到自己能得到皇上的如此器重,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他知道,推廣水泥和抽水機的任務艱巨,不僅要面對技術上的難題,還要應對官場的復雜和阻力。但他有信心完成,他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大夏朝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侍郎府,李硯把面圣的經過告訴了張誠。張誠也為他高興,笑著說:“李主事,恭喜你啊。以后在京城有什么難處,盡管來找我。清月要是知道了,肯定也會為你高興的?!?/p>
“多謝大人?!?李硯感激地說。他知道,在京城這個陌生的地方,有張誠這樣的人照拂,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
夜色漸深,李硯站在侍郎府的院子里,望著天上的明月。他想起了青州的翠兒,想起了蘇清月和蘇文淵,想起了水泥廠的工匠們。他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不辜負皇上的信任,也不辜負那些支持他、等待他的人。京城的夜空,比青州的更加繁華,也更加深邃,而他的人生,也將在這里展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