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
聽到此名,崇禎一個激靈,霍然轉身,望向那人。
秦檜三十五六歲的樣子,穿著一身青色的官袍,長得瘦高,眉眼端正,走起路來不急不躁,臉上看不出半點情緒。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衙門里剛正不阿的忠臣典范。
然而,崇禎心里的小雷達已經(jīng)“嗶嗶”作響了。
此人就是秦檜?
南宋歷史上那個用“莫須有”三個字干掉了岳飛,被后人指著脊梁骨罵了幾百年的千古第一奸臣?
長得倒是人模狗樣的。
見他身著七品官袍,崇禎眉梢微挑,語氣淡漠:“何事?”
秦檜不卑不亢地一拱手,開口就是一套標準的主旋律發(fā)言:“臣愿隨陛下死守東京,金賊狡詐,若今妥協(xié),來日更甚,陛下拔劍示威,震懾群臣,實大快人心!臣雖官卑職微,然心志與陛下同,請陛下知臣心志,非為求安,愿為國死戰(zhàn)!”
“啥?你主戰(zhàn)?”
崇禎當場就愣住了,腦子差點沒轉過來。
歷史上這廝好像是出了名的投降派,力主議和,對金稱臣,甚至以“莫須有”三字殺了岳飛,是漢人王朝千古第一大奸!
這么一個骨頭軟到能打結的貨,現(xiàn)在跟自己說他要死戰(zhàn)到底?
這他娘的還是秦檜嗎?
別是同名同姓的吧?
“臣一向主戰(zhàn)!”
秦檜不慌不忙,面色肅然,語帶誠懇解釋道:“臣是政和五年進士,靖康元年初金虜初犯,朝野震懼,臣首上奏章,力諫不可示弱,臣言:若今退讓,則士氣盡喪,虜心益橫,今之避戰(zhàn),實為自戕?!?/p>
“彼時金使入汴,索三鎮(zhèn)之地,臣復上疏四策:一曰召百官共議軍機,不可獨斷;二曰修繕城防,以示堅志;三曰金使安置于城外,不許擅入宮市;四曰若真須割地,當限于燕山一帶,切不可及中山、太原?!?/p>
“然陛下未回,臣被任為職方員外郎,復調隸割地使張邦昌,任干當公事?!?/p>
說至此處,秦檜略顯激動,聲音一緊:“臣自知此職所司,實為求和之具,心不忍屈,三上疏章,請辭此差,然時局逼迫,不得已隨使出行?!?/p>
“后來,肅王趙樞奉命出使,臣與程瑀為護送之人,行至燕京,金人扣肅王為質,言曰:待割地后方肯放還,臣雖無兵在身,但回朝后未嘗懈怠?!?/p>
“多虧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開薦引,陛下賜任臣為殿中侍御史,不久又升左司諫,臣言論不改,所秉一心,皆為拒虜救國!”
秦檜頓首,再叩三下,神情堅毅:“臣身無重權,然心向社稷,愿助陛下清奸臣、整軍紀、正國論,誓不與賣國者共立于朝堂!”
崇禎瞇著眼睛打量著他,心中暗道:官員的奏章,都是有檔案記錄的,這事兒做不了假。
這么說來,秦檜講的都是真的。
沒想到,這奸臣年輕時居然是個熱血沸騰的主戰(zhàn)派?
那為何后來膝蓋那么軟?
莫非在金營幾年屁股被捅歪了?
“今日秦卿所奏何事?”
崇禎居高臨下詢問道。
秦檜低頭肅聲道:“宰相唐恪賣國求榮,欺君罔上,臣身為殿中侍御史,愿啟奏彈劾唐恪,揭其誤國之罪,助陛下清君側!”
他只是正七品官身,太想進步了!
此話一出,崇禎心中微動,隨即大喜。
他現(xiàn)在最缺的是什么?
就是一條好用的狗,一條敢咬人、會咬人的瘋狗!
滿朝文武,不是軟骨頭就是老油條,雖然自己當?shù)顨⒘艘粋€副宰相,暫時威懾眾臣,但保不齊這幫人緩過勁來,又要抱團搞事情。
現(xiàn)在,秦檜自己送上門來了,或可一用。
此人雖名聲污穢,但論起搞陰謀、耍手段、整人,那絕對是專業(yè)選手。
用他來對付那幫投降派,簡直是專業(yè)對口,再合適不過了。
崇禎嘴角勾起一抹幾乎看不見的微笑:“秦卿,你既有忠心,又能分辨是非,即日起,朕任命你為御史中丞?!?/p>
什么玩意兒?!
御史中丞?!
秦檜當場就懵了,整個人都石化了。
他本來只是個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相當于紀委的一個普通紀檢員。
現(xiàn)在,皇帝一句話,他就坐著火箭,直接飆升到了正四品的御史中丞,也就是紀委副書記、御史臺的二把手!
這可是能跟宰相、尚書掰手腕的核心職位!
要知道,御史中丞,掌管著整個御史臺,是皇帝的頭號耳目,專門負責噴人、查人、搞人,權力大得嚇人。
秦檜足足愣了十幾秒,才反應過來,旋即伏地大拜,激動得渾身發(fā)抖,聲音都變了調:“臣……臣……臣一定不辜負陛下重托!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你也配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崇禎內心鄙夷,表面沉穩(wěn)點頭:“此后群臣之行,盡交御史臺奏議,你可莫要讓朕失望吶!”
心中卻是狂喜,以后罷免誰,就不用自己親自下場了,直接讓御史臺走流程。
御史中丞必須是自己人。
對于御史這幫人來說,噴人是工作。
從今天起,大宋御史臺,就是朕養(yǎng)的專業(yè)噴子團隊!
秦檜構陷忠臣有一套,連岳飛都能整個莫須有的罪名給殺了,那么給奸臣定罪,想必手段更是花樣百出。
這種臟活累活,就得他這種人來干!
先當狗使喚一陣子,等把敵人都咬死了,以后再尋個機會殺了這狗東西!
論權謀,崇禎的手段處于中上水準。
他的人生開局,拿的是地獄難度的劇本。
想當年,大兄天啟皇帝駕崩,十七歲的朱由檢,還是個信王,被匆匆忙忙地推上了大明的龍椅。
那時候的大明朝廷姓什么?不姓朱,姓魏!
大太監(jiān)“九千歲”魏忠賢,才是這個帝國的實際掌控者,從內閣到六部,從中央到地方,全是他的馬仔。
而崇禎呢?他就是一個毫無根基的“空降兵”,勢單力孤到了什么地步?
他進宮繼位,連宮里的飯都不敢吃,得天天讓信王府的親信給自己送飯,生怕哪天就被人下毒,不明不白地死在龍椅上。
就是在這種敵我力量懸殊到令人絕望的情況下,這位年僅十七歲的少年,開始了他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宮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