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我覺得我們應該實行AA制。"
剛從蜜月旅行回來的第二天,我老公趙建國就坐在餐桌對面,一臉嚴肅地跟我說這句話。
我手里的筷子差點掉在地上。
"什么?"我以為自己聽錯了。
趙建國推了推眼鏡,從公文包里掏出一張打印好的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列著各種開銷項目。
"你看,房貸我們一人一半,水電費一人一半,生活費也是一人一半。這樣對我們都公平。"
我盯著那張表格,感覺腦袋嗡嗡的。
昨天我們還在馬爾代夫的沙灘上許下永遠相愛的誓言,今天他就跟我談錢?
"建國,我們才剛結婚,你這樣是不是太..."
"蘇晴,你聽我說完。"趙建國打斷我,"現(xiàn)在社會講究男女平等,你也有工作有收入,AA制是最合理的安排。而且..."
他頓了頓,眼神有些躲閃。
"而且什么?"
"而且我媽說了,現(xiàn)在的女人都太依賴男人,應該獨立一點。"
我瞬間明白了。
原來是婆婆的主意。
想起婚禮前她那張刻薄的臉,我就想笑。
"行,AA就AA。"我爽快地答應了。
趙建國明顯愣了一下,估計沒想到我會答應得這么痛快。
"那...那就這么定了。"
他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但很快就掩飾過去了。
如果這時候我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盤,絕對不會答應得這么干脆。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嚴格按照AA制生活。
房貸各付各的,買菜錢精確到分,連衛(wèi)生紙都要算清楚誰用了多少。
趙建國還專門買了個小本子記賬,每天晚上都要核對一遍。
"蘇晴,今天你多用了三張餐巾紙,按照一張五分錢算,你要補給我一毛五。"
我看著他一臉認真的樣子,只能掏出手機給他轉賬。
有時候我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嫁給了一個機器人。
不過說真的,AA制也有AA制的好處。
至少我不用為他的個人開銷負責,我的錢我自己做主。
而且趙建國平時也很少在家,經(jīng)常說要加班要應酬,我一個人自由自在,也挺好的。
直到那個周六的上午。
我正在陽臺上曬衣服,門鈴突然響了。
開門一看,趙建國的爸媽拖著兩個大箱子站在門口。
"蘇晴啊,我們來了!"婆婆王桂花笑得跟朵菊花似的,但我總覺得她的笑容有點假。
"爸媽,你們怎么來了?"我趕緊讓他們進門,"建國沒跟我說過你們要來啊。"
"哎呀,給你們一個驚喜嘛。"婆婆坐在沙發(fā)上,左看右看,"這房子還不錯,就是有點小。我們那兩間臥室都收拾好了吧?"
"什么兩間臥室?"我有點懵。
公公趙大山悶聲說:"建國沒跟你說嗎?我們要在這住一段時間。"
這時候趙建國才姍姍來遲地推門進來。
"爸媽,你們到了啊。蘇晴,我忘記跟你說了,爸媽最近身體不好,要來城里住一段時間。"
我腦袋里嗡的一聲響。
住一段時間?
我們這個三室一廳的房子,一間是主臥,一間是書房,還有一間是我的衣帽間。
現(xiàn)在要住四個人?
"建國,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我壓低聲音說。
"這不是緊急情況嗎?而且這是我爸媽,又不是外人。"趙建國理直氣壯地說,"你該不會這么小氣吧?"
婆婆在旁邊插嘴:"蘇晴啊,我們也不是故意要麻煩你們的。主要是大山最近血壓高,我也有糖尿病,村里的醫(yī)生說要到大醫(yī)院好好檢查檢查。"
她說著還抹了抹眼角。
"而且我們也不會白住的,每個月給你們一千塊生活費。"
一千塊?
在深圳這個地方,一千塊連個廁所都租不到。
但我不能直接拒絕,畢竟是長輩,而且確實是身體有問題。
"那...那好吧。"我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我去收拾房間。"
收拾房間的時候,我心里就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接下來的日子證明了我的直覺是對的。
婆婆王桂花根本不是什么糖尿病,她每天吃得比誰都香,各種甜食零食不離手。
公公趙大山的血壓也沒什么大問題,他每天精神抖擻地在小區(qū)里遛彎,還跟其他老頭下棋聊天。
他們來這里就是為了享受城市生活。
而我,就成了免費的保姆。
每天早上六點,婆婆就開始敲我們的房門。
"蘇晴,起來做早飯了!大山要吃白粥配咸菜,我要吃小餛飩!"
晚上我剛下班回家,婆婆就開始安排任務。
"蘇晴,明天記得買排骨,大山想吃紅燒排骨。還有,廁所的燈泡壞了,你找人修一下。對了,我的血壓計也不準了,你抽空去醫(yī)院換個新的。"
我累得要死,趙建國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加班加班,該應酬應酬。
"建國,你爸媽住進來,生活費也增加了不少,咱們的AA制是不是應該調(diào)整一下?"
我算了算,光是每天的菜錢就比之前多了一倍。
"蘇晴,我爸媽不是每個月給一千塊嗎?而且你也沒吃虧啊,平時我媽做飯,你還省事了呢。"
省事?
我差點笑出聲。
婆婆做飯是做飯,但她只做自己和公公愛吃的,而且做完就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鍋碗瓢盆全是我洗。
每天晚上八點,她準時霸占遙控器,把電視調(diào)到戲曲頻道,音量開到最大。
"蘇晴啊,我們老了,聽力不好,你們年輕人忍耐一下。"
我想在房間里看會書都不行,因為隔音效果太差,那些咿咿呀呀的聲音穿墻而過。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婆婆總是在我面前夸別人家的兒媳婦。
"隔壁老王家的兒媳婦真賢惠,每天給婆婆洗腳按摩,還主動承擔所有家務。"
"樓下老李家的兒媳婦更懂事,每個月給婆婆一千塊零花錢,從來不讓老人花自己的錢。"
我聽著這些話,心里火冒三丈。
但我忍了。
畢竟是長輩,畢竟是自己選擇的老公。
我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
直到那天晚上,我無意中聽到了他們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