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瀾頻語蛾】的肉繭還在孕育腔中靜靜搏動之時,利維坦并沒有閑下來。他的龐大意識,早已將另一部分的算力,投入到了一個同樣至關重要的項目中——代號:【可持續(xù)發(fā)展】。
他那堪比超級計算機的大腦中,始終縈繞著一幅畫面:一邊是自己所到之處,那片被菌毯覆蓋的、死寂的灰黑色大地;另一邊,則是從急襲甲蟲眼中看到的、那片充滿了和諧與生命躍動的、五彩斑斕的原始森林。
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林修的靈魂感到一種本能的不安。
“竭澤而漁,非智者所為?!彼麑ψ约赫f,“我不能成為這個世界的癌細胞。如果我想在這里長久地生存下去,甚至……想去理解、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我就必須學會與它和諧共處?!?/p>
而和諧的第一步,就是改造自己那過于霸道的擴張工具——【原始孢晶】。
他將目標鎖定在上次戰(zhàn)斗結束后,特意命令甲蟲采集回來的、那些精靈族制作的斷裂箭矢上。
在巢穴核心的另一個“生物實驗室”里,這些箭矢的殘片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著。利維坦發(fā)現(xiàn),箭矢上附帶的魔法植物碎片,即便脫離了本體,依然散發(fā)著微弱的、奇特的能量波動。
他指揮菌螨、控制菌絲,對這些植物碎片進行了蟲巢技術目前能達到的最精細的基因測序。
很快,他便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
這些魔法植物的基因序列中,存在著一段極其特殊的“接口”代碼。通過模擬和現(xiàn)有數(shù)據庫的分析,林修預測它的主要功能是主動與土壤中的某些特定菌群進行鏈接,形成一種高效的“能量交換”網絡。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吸收未知的“超凡要素”來產生能量,然后將一部分能量分享給菌群;而菌群則分解土壤中的無機物,為植物提供生長所必需的氮、磷、鉀等關鍵養(yǎng)分。
“原來如此……這才是這個世界正確的‘種田’方式!雖然這段接口基因大概率不是獲取超凡的直接因素,但也足夠給我改進的靈感了?!?/p>
林修恍然大悟。這是一種天然的、完美的共生關系!
而他自己的【原始孢晶】,其作用原理就如同推土機,粗暴地將一切都分解為最基礎的生物質,完全破壞了這種精妙的平衡。
靈感的大門一旦打開,后續(xù)的研發(fā)便水到渠成。
他不再追求“分解效率”,而是將設計的核心,轉向了“鏈接”與“輔助”。他以那些友好的本土菌群為模板,開始對自己孢晶的基因序列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
他要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孢晶,它釋放出的菌絲不再是貪婪的掠食者,而應該是一位友善的“鄰居”和高效的“后勤官”。
這是一個比設計【瀾頻語蛾】更需要耐心和精度的工程。他進行了數(shù)千次虛擬模擬,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一組基因序列的崩潰。但他樂此不疲,完全沉浸在這種創(chuàng)造的快樂之中。
終于,在消耗了海量的生物質和計算力后,一個穩(wěn)定、溫和、充滿了生命氣息的全新孢晶模型,在他的意識中構建完成。
他將其正式命名為——【Ⅰ型·根須友伴孢晶】。
這個“Ⅰ型”的前綴,寄托著他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
事不宜遲,他立刻命令菌螨,在菌毯邊緣一塊相對孤立的區(qū)域,小心翼翼地開辟出了一片大約十平米的“試驗田”。他將那幾株靠著生物質勉強維持著活性的魔法植物殘片,移植到了試驗田的中央。
隨后,第一批新鮮出爐的【根須友伴孢晶】被工程菌螨精準地鋪設了下去。
與之前的灰黑色不同,新的孢晶在接觸到土壤后,生長出的是一種散發(fā)著柔和生命氣息的、半透明的翠綠色菌絲。
利維坦屏住“呼吸”,通過無數(shù)個微觀探針菌絲,持續(xù)觀測著濕度、溫度等其他環(huán)境因素,并仔細觀察著魔法植物的扎根存活情況。
只見那些翠綠色的菌絲,如同擁有智慧一般,在生長過程中主動避開了試驗田里原有的植物根系。它們沒有進行任何分解,而是小心翼翼地探出更多、更纖細的觸須,輕輕地、試探性地與那些植物的根須末梢連接在了一起。
鏈接成功的一瞬間,利維坦“看”到,一股微弱的能量流,開始在菌絲和植物根系之間緩緩地、和諧地流淌起來。
“成功了!”
幾天后,當利維坦再次將“目光”投向這片試驗田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悅。
試驗田里的普通植物,其長勢明顯比旁邊作為對照組的區(qū)域要好上一大截,葉片更翠綠,花朵更鮮艷,充滿了活力。
而最讓他驚喜的,是那幾株魔法植物的殘片。在“根須友伴”的滋養(yǎng)下,它們非但沒有枯萎,反而重新煥發(fā)了生機,甚至從斷裂處,冒出了一點點稚嫩的新芽!
林修又嘗試了一些菌螨們采集到的普通草本植物,大多數(shù)都能在菌毯中存活,因為菌毯對環(huán)境的動態(tài)微觀調整,它們甚至生機遠勝移栽之前,而菌毯對肥力的控制和轉運效率也遠勝森林中的普通土壤,最大化的利用資源、綠色循環(huán)。
這個結果,意義非凡。
它不僅驗證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完全可行的,更重要的是,為利維坦后續(xù)研發(fā)更多功能的特化孢晶,積累了最寶貴的經驗,開拓了全新的思路。
雖然還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還需要針對其他非草本植物進行試驗、在實地環(huán)境中根據動植物的習性進行優(yōu)化。但他已經可以預見,在不遠的未來,他的菌毯將不再是單一的灰黑色。
需要富集金屬元素時,會有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礦化菌毯】;需要改造被污染的環(huán)境時,會像工廠一樣蠕動著加工、轉化有害物質的【凈化菌毯】;需要為魔法研究提供支持時,會有流淌著星光的【靈能菌毯】;需要防御時,甚至可以有能硬化成鉆石結構的【晶化菌毯】……
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態(tài)建設”藍圖,正在他的面前,緩緩展開。
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眼前這片小小的、生機盎然的翠綠色試驗田。是這顆,象征著“共生”的希望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