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Ⅰ型·根須友伴孢晶】的試驗取得巨大成功后,利維坦的科研之路仿佛被注入了強勁的催化劑,勢如破竹。
他不再是那個需要靠意外收獲來獲取靈感的“實習生”,而真正成為了一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總工程師”。
以此為基礎,后續(xù)幾種同樣與有機物相關的、功能各異的特化孢晶,也在他的“基因編輯室”里相繼誕生。
一種,是專門用于處理堅硬木質纖維和復雜植物根系的【Ⅱ型·腐殖深耕孢晶】。它能將效率低下的【原始孢晶】徹底淘汰,將分解效率提升數倍,是未來高效獲取生物質的主力。
另一種,則是能分泌出一種特殊酶素,促進有機物發(fā)酵,并從中提取出類似酒精等高能量化合物的【Ⅲ型·生化提煉孢晶】,這是為未來提供“高能燃料”的技術儲備。
“技術儲備已經初步完成,但……”
利維坦的意識掃過主巢穴的能量儲備池。在連續(xù)的高強度研發(fā)后,那里已經幾近枯竭。生物質的赤字,像一個鮮紅的警報,提醒著他,再怎么高瞻遠矚的藍圖,也需要最基礎的物質來支撐。
擴張,必須重新提上日程。
但這一次,不再是之前那種野蠻的、饑不擇食的蔓延。而將是一場理性的、有規(guī)劃的、堪稱“生態(tài)建設”的精密工程。
利維坦的龐大意識,如同一位站在沙盤前的總司令,開始對周邊區(qū)域進行宏觀規(guī)劃。
第一步:空中偵察。
隨著他一聲令下,數十只剛剛孵化不久的【瀾頻語蛾】,從巢穴的出口振翅而起。它們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升上高空,在林冠之上盤旋。它們那尚不完美的復眼,將下方大范圍的、低分辨率的地形圖,源源不斷地傳回利維坦的意識中樞。
哪里是密林,哪里是溪流,哪里是裸露的巖地……一幅實時更新的、動態(tài)的“戰(zhàn)略地圖”,在他的腦海中緩緩成型。
第二步:地面詳勘。
利維坦根據這份“航拍圖”,鎖定了幾個具有高價值的區(qū)域。緊接著,一支支由三到五只【急襲甲蟲】組成的勘探小隊,被派遣了出去。
它們如同最專業(yè)的野外地質學家,精準地抵達指定坐標。它們用口器切割下植物樣本,用節(jié)肢采集土壤和巖石樣本,甚至會冒險靠近溪流,帶回水體樣本。所有樣本都被菌螨包裹,通過一條條隱蔽的運輸路線,送回巢穴進行分析。
第三步:施工部署。
當所有數據都匯總完畢后,一張詳盡的、充滿了高層規(guī)劃視野的“施工藍圖”便被制定了出來。
利維坦的意志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園藝大師,開始在這片土地上“運筆如飛”。
“東側A3區(qū),下游沖擊地,土壤松軟,枯枝落葉堆積深厚。主體部署【Ⅱ型·腐殖深耕孢晶】,進行最高效率的生物質轉化。在其邊緣地帶,覆蓋一層【Ⅲ型·生化提煉孢晶】,對分解后的殘渣進行二次提純,榨干每一分能量?!?/p>
“北面B7區(qū),是茂密的闊葉林,多種珍稀蕨類植物生長于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此處絕不能破壞。主體部署【Ⅰ型·根須友伴孢晶】,進行溫和滲透,輔助其生長。在林木稀疏的間隙地,可以小范圍重疊鋪設【腐殖深耕孢晶】,專門清理地面上的落葉層,就像森林的清道夫?!?/p>
“西側的溪流沿岸,水汽充足,光照良好。這里是建立未來‘農場’的預留地。先用【根須友伴孢晶】進行基礎的土壤改良,維護好這里的生態(tài),等待后續(xù)的開發(fā)?!?/p>
指令被分解,下發(fā)。
成群結隊的【工程菌螨】,如同得到了精準GPS導航的施工隊,它們背負著不同種類的孢晶,沿著甲蟲們勘探出的最佳路徑,奔赴各自的“施工現場”。它們不再是無序地鋪設,而是在指定的區(qū)域,將指定的孢晶,精準地投放下去。
第四步:生長、反饋與維護。
在利維坦的意志下,一場無聲的、壯麗的建設,在森林的這個角落里,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翠綠色的“共生菌毯”如同溫柔的絲帶,沿著樹根和草地蔓延,它所到之處,植物的葉片仿佛都舒展開來,煥發(fā)出更鮮亮的光澤。
深褐色的“深耕菌毯”,則像一位勤勤懇懇的農夫,沉默地將厚厚的腐殖層“吃”進體內,緩慢但堅定地將其轉化為最純凈的生物質,只留下一層肥沃的黑土。
兩種菌毯的交界處,并沒有形成生硬的分割線。它們的菌絲在地下交匯、纏繞,建立起臨時的物質交換通道?!旧罡骸糠纸獬龅亩嘤囵B(yǎng)分,會被輸送給【共生菌毯】,再去滋養(yǎng)那些植物;而【共生菌毯】則會幫助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為“鄰居”創(chuàng)造更適宜的工作環(huán)境。
這片區(qū)域的環(huán)境,開始以一種微弱但確鑿的速度發(fā)生著變化??諝庵械母瘮庀⒈恍律参锏姆曳妓〈寥赖谋K栽谠鰪?,一些以往不常見的昆蟲和小型動物,也被這片煥發(fā)生機的土地所吸引。
當然,實踐總會帶來新的問題。
利維坦很快發(fā)現,【根須友伴孢晶】在面對某些根系穿透力極強的灌木時,連接效率會下降15%。他立刻記錄下這種灌木的基因特征,在意識中開始模擬運算,試圖優(yōu)化菌絲的“鏈接端”結構。
他還發(fā)現,【腐殖深耕孢晶】在處理某些富含油脂的植物時,會產生一種影響菌絲活性的副產品。在幾次小范圍優(yōu)化無果后,他果斷下令,讓那片區(qū)域的菌毯暫時“休眠”,菌絲自我分解,由菌螨重新鋪設一層經過微調的、混合了少量【生化提煉孢晶】的新菌毯,問題迎刃而解。
他時刻監(jiān)控著這個龐大系統(tǒng)的運行,不斷地發(fā)現BUG,然后實時地進行熱修復、打補丁。
甲蟲們的狩獵行為,也變得極具規(guī)律性。它們不再是隨意捕殺,而是像經驗豐富的牧人,只針對那些種群數量過于泛濫、開始破壞植被平衡的草食性動物進行“定額捕殺”,以維持區(qū)域的生態(tài)健康。
在這套高效而精密的系統(tǒng)化流程下,生物質的產量開始穩(wěn)步恢復,并反哺著整個系統(tǒng)的迭代升級。巢穴的能量儲備池,終于由赤轉盈。
然而,林修對此,卻并不滿意。
他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審視著這一切。他清楚地知道,無論是依賴植物光合作用的“共生”,還是依賴捕殺動物的“狩獵”,從本質上來說,能量轉化的鏈路都太長,效率都太低了。
“這只是過渡階段……”他的意識冷靜地判斷著,“這些行為的真正目的,是在為我的下一步計劃,積累最原始的‘素材’、‘數據’和‘經驗’?!?/p>
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遙遠的未來。
在他的構想中,未來的巢穴,將不再需要依靠這種“打零工”式的方式獲取能量。他將利用自己掌握的基因技術,創(chuàng)造出光合效率遠超普通植物的“能量作物”,開辟出由菌螨自動耕種、收割的“農場”;他將馴化并改良這個世界的野獸,建立起能自我循環(huán)的“畜牧區(qū)”。
最終,實現一個只需要他制定生產計劃,便能由蟲群進行極大程度“半自動化”生產的、完美的生態(tài)閉環(huán)。到那時,他才能將自己的絕大部分心智,從繁瑣的生產管理中解放出來,去真正地探索這個世界的終極奧秘。
而他知道,要實現這個宏偉的藍圖,有一個前提,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那就是與這個世界的智慧文明——精靈,建立起真正的、和平的聯(lián)系。
“不知道……那位精靈族少女,什么時候會再來?!?/p>
利維坦的意識,第一次主動地,產生了一絲“期待”。